星期六是探訪朋友的日子,特別是那些已有一段時間沒有返教會的弟兄姊妹。我們希望可以多關心他們,讓他們再次感受到從神而來的愛。
因此探訪並不是容易的事,不能靠熱心,因為維持不久。最近看了一本關於探訪的書 – 巴拿巴的服事。書中提到很多有用的要訣,例如探訪者應有的態度、探訪者應如何傾聽和回應,以及探訪的七勿和七當等等,另外也有一些適合不同情況用的聖經經文和詩歌,是一本很實用的書。
其中指出的七勿和七當,值得參考:
七勿勿談論世俗事物
勿文不對題談論
勿辯論自以為是
勿只講自己的話
勿論斷說長道短
勿造成對方負擔
勿忘為對方禱告
七當當祈禱倚靠聖靈
當誠懇自重有禮
當說造就的好話
當營造喜樂氣氛
當隨時引用經文
當體會對方感受
當見證分享鼓勵
快樂的說我寫的閱書報告都是關於英文書的,其實不對,在我過去六年所看過的75本書中,有超過一半 (47本) 是中文書。
最近便看了神學課程「基督教與民主中國」的牧師推薦的其中一本小說「尹縣長」。作者陳若曦用了六個故事,反映了文革及中共制度之下,人民的生活和受到的影響。令我印象較深刻的是其中的兩個故事 ---「晶晶的生日」和「耿爾在北京」。
「晶晶的生日」描述小孩子在文革下,嚴禁說出一些批評政府的話,即使他們其實只是在玩耍時喊了一句「毛主席壞蛋」,而且可能並不知誰是毛主席,但他們卻會被重重受責,被指犯了政治錯誤,甚至會在深夜熟睡時被叫醒接受盤問。
「耿爾在北京」則反映出愛情在黨的力量下要作的犧牲。耿爾是知識份子,在大學工作,而初戀情人是工人階級,所以高攀不上。之後的一個女朋友則因為出生於地主家庭,被指「成份太壞」,所以黨不批准結婚 (結婚要黨批准!!?)。
不要說自由,連童真和愛情都在這樣的制度下都被扼殺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