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8 November 2013

不離不棄

這本書收集了九個老年痴呆症患者家屬的故事,全是他們在照顧家人的過程的掙扎、感受和眼淚。有的是丈夫照顧妻子,也有女兒照顧父或母。無論患者家屬是何身分,他們對患者的照顧是何等細心,即使患者已忘了照顧他們的是誰,他們仍不離不棄地照顧他們,皆因家屬對患者的愛。

照顧老年痴呆症患者除了要有耐性和愛心,也要有創意和靈活的處事態度。例如一位伯伯為了要拖著患病的太太,怕她走失了,但又要從日間中心帶飯、餸和湯回家,兩大袋食物加太太,只有兩隻手的伯伯,只好找一條有扣的褲頭帶掛在頸上,把兩盒湯掛在胸前。


老年痴呆症患者的表達能力低,甚至已失去這個能力,所照顧者要細心留意他們,並從患者的角度猜想他們的需要,去幫助他們。

28 October 2013

守護4141個心跳

這本書的作者是一位醫生,一位醫學知識和醫術頂尖的醫生,一位在台東鄉村工作的醫生。

帶著使命回到出生的鄉村為村民診症治病的徐超斌醫師,因為每天工作16小時,終於捱到中風,左邊的肢體不能再如往般活動自如,從醫生成為病人,然而在過程中,對生命和經歷有許多反思。到今天,他仍然堅持留在台東的達仁鄉,為許多仍然信任他的病患診症。

在徐醫師中風後,達仁鄉的民眾一直等他痊癒,再次回去為他們診症,不肯接受其他醫師的照顧,因為他們認為徐醫師是一名好醫生,是他們唯一可以信任的醫生。

有不少醫生都會在病人面前擺出一副醫生的專業樣子,有高不可攀的感覺,有些是因為自大,自以為了不起,亦有些因為不想在感情上太投入,太同情病人。但徐醫師跟別的醫生不一樣,他會跟病人談天說笑,他記得每個病人的姓名,他見到一些病人亦會為他們流淚,他是少有的一個敢於真情流露的醫生。他認為醫生不比其他行業尊貴,反而,穿了白袍在身上,只是多了一分責任感和使命感。他是個願意聆聽的醫生,而他深明這比甚麼都重要。

香港需要多一些像徐醫師的醫生。